第230章 真金白银有魅力
在程小棠看来,这两座山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再加上萧昀舒买下的一百亩良田,开垦完成的五亩上等荒田,以及胡景焕凑热闹的那座橘树山,试验田的样本就丰富起来了。 等她攒够积分升到四级商城,兑换出十几二十本农业书,肯定可以解决土地肥力的问题,让荒田变良田。 哪怕最后不尽人意,也能积累失败经验。 其实很多农民在种地时都会有新的发现,偶尔会有一片粮食长得特别好或是成熟得比较早。 只是很少有人总结出来。 一来他们没读过书,不能很好地用文字记录下来; 二来试错成本太高,农民们忙活一年也只求地里能丰收,舍不得费钱费力地去验证一个想法。 比起自己,宁愿更相信县里粮铺新进的种子,那才保险。 程小棠如今最大的优势就是年幼,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试错,不怕失败。 就是苦了被迫改行的鲁大师。 他原以为到关凌村是帮程小棠做出能飞的大木鸟,没想到要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起早贪黑在地里试用做出来的农具。 鲁方的确是能工巧匠,唯一的缺点是身为机关大师,对种地知之甚少。 他根据图纸做出来的农具,不能说不像,就是使用起来没有预期中的高效省力,尤其是钐镰,更像杀人利器。 若不是程小棠没法直接拿工具出来,也不舍得让一个技术宅当苦力。 幸好萧昀舒很舍得,还给定下秋收前开完一整座山的任务。 除了打谷机、秧马、谷风机之外,程小棠挑选出来的其他农具都是在现有基础上的改良,算不得很大的创新。 主要是没有材料和能源,要想做出来,又是另外一个领域了。 老程家人有了改良版鹤嘴镐、钐镰这样的开荒利器,效率蹭蹭往上升,看得关凌村其他人也动了开荒的心思。 离关凌村近的荒地有限,大家就是发现老程家的农具不一样,也没有像之前那样咋咋呼呼,而是先回家商量一番。 再挑个没啥人的时辰,拎上鸡蛋蔬菜,悄悄上门询问农具怎么做。 肥水不流外人田,棠宝可是他们村的小福星。 然而大家都在秋收前做些轻省的农活,就关凌村的人一窝蜂积极地奔着荒地跑,附近的村民自然看得出不寻常。 一来二去,钱塘县就掀起了一股开荒热潮。 崔县令笑得合不拢嘴,赶制了一大批新农具借给百姓们使用,还大方地将崔氏的水荔枝膏秘方送给程小棠,以示感谢。 唯一的要求是不能拿出去贩卖,否则他回家会被热衷于举办宴席的祖母罚跪祠堂。 “你不是没跪过吗?”程小棠记得话唠崔神医提过,从小到大只有他 老程家小心翼翼地准备了一个月,始终没等到闵侍郎,到后面实在忙得想不起,怎么凉快怎么穿。 春耕,夏耘,秋收,要想粮食丰收,每一个阶段都不能敷衍。 程小棠在鲁方的帮助下,能改良农具、引水入田,却无法改变劳作环境的艰辛。 尤其是在烈日下锄禾,辛苦到足以让《悯农》这首诗千古流传,经久不衰。 第一次感受南方蒸笼般的酷暑,给吃苦耐劳的程氏族人都热迷糊了,中暑倒下一片。 多亏程小棠有先见之明,在系统商城屯的常备药中有藿香正气水。倒进冰凉的井水里搅拌一下灌进去,救了好几个老人的命。 就是味儿太冲了,无法遮掩,只得说是从萧昀舒给的医书上学到的药方。 程氏族人对程小棠是无条件信任,哪怕符水都愿意喝。 程小棠也不好纠正封建迷信的说法,毕竟当初她为了掩饰抗生素,就号称给萧昀舒喝的是符水。 心诚则灵,反正神棍们要钱的符水,村民们也舍不得喝。 等天气没那么热的时候,闵侍郎才抵达关凌村。 皇帝自己贪图享乐不务正业,却不会让一个四品官员白领俸禄。 钱塘县离京城千里,闵侍郎要考察民情,不能坐船南下,而是走走停停,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整理出厚厚一本册子。 这也是萧昀舒之前没在信中提起圣上有嘉奖的原因。 在他看来,皇帝奖赏的不过是五百两白银和一幅破字,不值当让棠宝惦记那么久,等快到的时候做下准备就够了。 结果临安府尹得到信儿,生怕皇上以为他不重视民生,着急忙慌地派于知事先来一趟老程家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