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流言蜚语给害的(下)
人她这话说的可有错处。
“是有这事!”
有婶子立即证实她说的话是对的。
“是有这事,她的地是卖给村民徐友发了!”夏秧也开口。
像村民买卖农田都是要走村委的,不光是为了变更产权,也是为了证明,备案,以防止后续有人扯皮(扯皮就是耍赖)的意思。
这件事,夏秧在翻下河村事件记录的时候有看到过。
听见夏秧说话,有婶子也说话“对,是徐友发家,徐友发家有两个儿子,以后是打算分家的,可不得多买点地,再说了,他家小儿子可是还没说亲呢,这不种地,哪来的钱,没钱,哪里来的媳妇儿!”
话糙理不糙,这话没毛病。
有表示赞同的,有表示理解的。
夏秧说完先头的话之后就不再说话,就老老实实的坐着。
说王寡妇事情的婶子又开始说话了“这地卖出去之后一大部分之后啊,王寡妇算是轻松些,可再轻松可也是有事干的,因着她的这个名声,在村里又没有多少人跟她往来,这一来二去,干农活还是她排后头,可排着排着就不排了,你猜咋着了!”
显然,说话的婶子开始卖关子了。
“咋了,你快点说,急死个人了!”
有婶子有点恼了。
一见有人恼了,说话的婶子终于不卖关子了,赶紧说“这王寡妇啊,找着帮手了,不知道啥时候,大家伙注意到没有,王寡妇的田里有人开始帮她打药了,一些重活也有人给干了!”
“诶,你说这话我倒是想起来,上次在地里锄草的时候,是看到李大哑巴在王寡妇家的地里帮忙,难不成,就是李大哑巴?”
“她俩早就好上了?”
“那可不就是吗,你说这一个哑巴,一个寡妇,一个没娶,一个守寡,多合适,要我说,他俩配一对正正好,再说了,这李大哑巴多多少少还会点竹编的手艺,没事还能编点筐的啥的拿到镇上去卖,还能贴补贴补家用呢!”
“可不就是吗!”
“要是事情是你们想的那么简单就好了!”说话的婶子叹了一口气。
“这事远没有想的那么容易,且不说这李大哑巴咋想,光是她娘那一关他都过不了。”
这句话说得还是比较有深意的。
有婶子点头。
“是啊,要说其实这李大哑巴人还是不错的,就是这李大娘身子骨一直不好,躺在床上动弹不了,李大哑巴又是个孝顺孩子,家里挣得钱全填他娘那个无底洞去了,不然,这早也该混个媳妇儿了!”
“哎~”
“家里唯一的儿子是个哑巴,管事的又早早去世,李大娘这可不就病了!”
“是啊~”
“唉~”
“李大哑巴家早些时候,在村里日子过得还是比较阔错的,就是打李老头去世之后,这日子才开始慢慢走下坡路,李大娘本来想着自己一把老骨头了,还不如早早进了棺材,药都断了,想省些钱给儿子娶媳妇儿,是这李大哑巴死活不愿意,跪下来求他娘,他娘才愿意继续吃药的。”
“唉~”
“是个孝顺的孩子啊!”
“可不是吗,因为孝顺一直拖到现在也没结婚。”
百善孝为先,无论什么时候,孝字永远都是压在儿女头上的一把锁,沉甸甸的,锁着满满的责任和义务。
“按你这么说,李大娘因该赞同儿子跟王寡妇的事啊,怎么还会不愿意呢?”有婶子还是表示不解。
说话的婶子一拍手,道“还不是这流言蜚语给害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你想啊,这王寡妇都传出克人的名声了,李红英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宝贝着呢,她能让她宝贝儿子娶一个有着克人名声的寡妇!”
话一经点名,就容易理解了,表示不理解的婶子连连摇头,别说李红英了,就是换做她估计也得摇头,就是媳妇再好,也得娶回来之后有命活着才行呐!
婶子摇头,打了个冷颤,道 “同轻归同情,真让我家娶一个这样的媳妇儿进门,我也得怕的要死!”
大家跟着点点头。
话说到这里,事情就已经清楚了,夏秧也算是听懂了“封建迷信要不得啊,流言蜚语误人婚事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