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后世餐馆常用的优惠套路,充值会员卡——
姜荀看了看她二叔的脸,凭良心的毙掉这个办法。不是她对她二叔有偏见,要是弄出这个预充值会员制度,他二叔一定会卷款逃跑。
帮父母还人情,给他出主意,也不能害了别人。她是给她二叔想办法,不是帮他二叔走上犯罪道路。
做事不能太考验人性。这么一想,姜荀瞬间毙掉很多方法。
她们家这会儿紧巴巴,她二叔也不会宽裕多少。所以,这个办法还得成本小。
“二叔,吃饭送啤酒怎么样?”
姜荀不喝酒,也不知道九十年代一瓶啤酒多少钱,但是,以未来的啤酒价格减价计,应该不会超过一块。
“送啤酒?”
姜财旺思索着。
姜荀:“二叔你找人整箱批发,价格比零买应该能便宜一点,再加上回收的啤酒瓶……”
姜荀哒哒哒的给她二叔解说。
边城这边,喜欢喝酒的人很多,不论男女老少,一两瓶啤酒多不在话下。姜荀记得小时候,每逢集市,山区的居民下山采购生活物资,啤酒都是一箱一箱的买了带回去。吃饭喝酒是标配。
至于啤酒,当水喝的都大有人在。对某些人来说,鞋子可以不穿,赤脚都行,但酒却不能不喝。闲着没事之类的,开一瓶,剥上几颗自家种的花生、黄豆一类的,就是有滋有味的一顿。
姜财旺也喜欢喝酒。
把姜荀的主意代入他自己,感觉还是有吸引力的。当下便拍板:“好。就用这个办法。需要学你家一样,写小卡片发吗?”
姜荀:“二叔,我觉得不用。你就饭点的时候去路口拉人就行,人少送一瓶,人多就送两瓶。捎带着,店里还可以卖酒水。送的酒不够,不够喝的人,自然还会接着买。”
姜财旺频频点头,他也喝酒,自然知道喝酒人兴头上来的时候,饭可以不吃,酒却要喝够的。
孩子们放学就是饭点。姜财旺是个急性子,当场便跑去街口小卖部扛了一箱啤酒回餐馆。放好后,扭头就出去路口拉人。
效果立竿见影。
姜荀捧着饭碗吃饭的时候,二叔家店里已经坐了好几桌人,有零散的一两个一桌的,也有四五个一桌的。
如姜荀预料的一般,送的酒大多不够喝。食客自己又买酒,少的一两瓶,多的三四瓶都有。姜财旺不得不又去扛了两箱回来。
姜荀也不知道她二叔家今天卖了多少,反正,等过了饭点,客人少下来后,姜财旺给她塞了一包饼干,顺手呼噜她脑袋:“不错,阿荀今天帮二叔家大忙了,这是奖励你的,以后有好想法,记得跟二叔说,好吃的不会少你。”
姜荀微笑:“哎,谢谢二叔,二叔放心,有好办法我会告诉你的。”
姜财旺高兴的走了。
陈秀兰压低声音:“看来阿荀的办法真帮你二叔挣到钱了,应该不算少。”
姜荀默契的接话:“那肯定。这种饼干要好几块的吧,没超过饼干价值十倍以上,二叔舍不得。”
“咳咳咳……”
姜财兴听不下去了:“学习要专心,少说话。”
姜荀朝她爸做了个认真的表情,刚要低头继续做作业,旁边,甜度超标的声音,带着期盼:“姐姐,什么时候吃饼干呀?”
姜荀看着她期盼的小眼神,亮晶晶的眼眸就像藏着小星星,不由一笑:“先做作业,做完给你吃。”
“嗯嗯。”
“要认真哦,字写不认真就不给吃了。”
“好!我一定会认真的!”
姜蘅就像被打了八斤鸡血,埋头又快又认真的做作业,比起之前的磨磨唧唧,简直天壤之别。
因着姜荀的主意,两家的店铺都渐渐做了起来。
边城五天一个集市。每逢集市,山区的居民会下山来采购。交通不便,平日里也会有人下山来,但来的人比较少。
平日里,街上来往的人多是农场的职工。许是收入稳定的缘故,消费能力还不错。街面上,做小生意的,养家糊口不成问题。
姜荀家的修理铺,本来说发三天代金券,但因为第四天就是集市,又多发了一天。店里来修东西的人渐渐多起来,姜财兴每日里就埋头修东西,陈秀兰则负责把一家大小照看好。
生活压力小了些,大人们才有空闲与老家的亲人联系。
老家是个贫困县,到脱贫攻坚的年代才摘掉贫困县的帽子。百分之八十的青壮,不分男女都在外打工,县里大量人口是留守儿童和老人。
姜荀的爸爸、妈妈再难也没让她们成为留守儿童,但爷爷、奶奶那边,实在无能为力,只能留在老家。
姜荀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带了她很多。因为她的爸爸、妈妈要忙着出去干活儿、挣钱养家,早上出门前把孩子送去奶奶那里,晚上回家再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