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脚下
再者太/祖的继任者高宗皇帝在乌戎手里吃了败仗,险些被俘虏,后续便施行修生养息之策,不敢再战。之后几任帝王在位期间,也没打过几场胜仗,遂向乌戎妥协,每年送上财帛金银和美人买和平。
大周对商贾压制不似过去那般严苛,经济繁荣,小手工业发达,更兼年景好,又有外来粮食作物传入,上下丰衣足食,习惯了安逸,也习惯向乌戎与梁国妥协,用钱财和和亲换平安,大周上下也不愿起战事。
不过到了前朝明帝时期,眼见国库丰盈,人丁兴旺,便有效仿古时那些开疆拓土的帝王之心,扩充军队,秣马厉兵。更兼他启用对乌戎强硬一派,与乌戎打了几场硬仗,未败,但也是惨胜,当今皇后的母家靖宁侯府,父兄皆在前朝的最后一次用兵中战死沙场,留下一家孤女弱小。
明帝为了抚慰忠勇老将,也看在皇后小小年纪便支应门楣,贤惠能干的份上,将其指婚给今上。
虽是惨胜,却也让朝廷看到了对乌戎用兵的希望,只要精进武器,拥有强壮的战马,充足的粮草,悍勇的兵卒,对上凶恶的乌戎人,他们也不会输。与其每年耗费大量金银财宝养虎为患,还不如用来扩军。
现在,西北军在宣平侯的带领下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朝廷和民间怎不欢欣鼓舞?
汴京百姓才倾巢而出迎接大胜归来的英雄,现在见到家眷们进城的马车,也停下来打量观望,和身边人议论几个一战扬名天下的军将后宅里的事。
不过金城远在西北,此前他们并不为帝都民众所知,他们的家眷更少有耳闻,为数不多的八卦还是道听途说,什么忠武将军夫人膀大腰圆,是个悍妻,除此之外还是个醋缸子不许忠武将军纳妾。
壮武将军的妻子是庶女,上不得台面。宣威将军的妻子是貌丑无颜的糟糠,可休妻另娶之类的话。
听得姜明仪直翻白眼。
很快她又听到了自己的瓜,她在乌戎和梁国的经历已传到汴京城,有人夸她有勇有谋,有人说她不干净,还有人说她长着三头六臂,貌丑无颜,更有人说她在梁国时被一个出身高贵的宫妃划花了脸,整日轻纱覆面,羞于见人。
听得姜明仪火气蹭蹭往上涨,当即就想下马车去理论一二。
“我听说,忠武将军救过宣平侯几次,侯爷有意结亲,想让璟公子娶那丑女过门呢。原本在西北交换了信物,后来县主夫人知道了,强横拒绝这桩婚事。”
“我等从未听到风声,兄台从何得知?”
说话那人神情颇为自负高傲,听到大家如此好奇,便如施舍一般地开口:“我小姨婆家的表妹的女儿是刘姨娘身边的婢女,刘姨娘一直侍奉在县主娘娘跟前,听说县主得知侯爷为璟公子定了那样一门亲事,在府里发了好大的火呢。
“许是姜家知道自己门第低,女儿拿不出手,自己给了台阶下,不嫁女儿,转而提出求娶侯府的姑娘。刚才大家也瞧见了,那姜洵一表人才,年纪轻轻就立下战功,倒配得上侯府的姑娘。
“不过十四姑娘是县主娘娘最疼爱的小女儿,县主娘娘出身好,又嫁得好,亲戚不是公侯便是皇室宗亲,断不会让十四姑娘嫁到姜家,另两个庶女倒有可能。”
“即便是庶女,那也是宣平侯的庶女,一般人家攀不上。我听说公主娘娘对侯府的姑娘很是重视,不论嫡庶都跟着府中名师读书识字,学琴棋书画、品香插花。其中谢姨娘生的十一姑娘更是汴京赫赫有名的才女,吟诗作赋不输男儿,十姑娘书琴双绝,写得一手好文章,很得县主喜欢……”
姜明仪原本有些生气,不过听到别人家的八卦,便好奇的竖起耳朵听。
她已知道父母为大哥求娶张家女,但宣平侯说回京再即,到了京里再行商议,侯爷还说他有三个适龄的女儿,到时再行相看,让姜成和郑娴掌掌眼,也让小年轻们自己瞧瞧,确保亲事万无一失。
这件事知道的也不过他们一家和宣平侯,怎地汴京人也知道了?
不过仔细一想,宣平侯结亲态度坚定,儿不成女来凑,总有可行的。何况在后宅里讨生活的女人整天琢磨那一亩三分地的事,深宅大院里厮杀出来的主母和宠妾们哪个不是七巧玲珑心,稍稍动动脑子便能猜到。
只是不知道大哥这次婚事会不会顺利。
后来那几个人又将话题扯到姜明仪身上,说话的论调和李秀仪毫无二致,即怀疑她一介弱女子怎可能孤身从梁国逃脱,说不准是梁国或者乌戎的计谋,说她是那梁国安插在大周的棋子,需谨慎提防。
马车不快不慢的驶远,姜明仪没再听到后面的话,想不到在汴京也能听到这样的论调,天子脚下的人们果然多智聪明。
她也不生气,收了好奇心学着郑娴气定神闲的坐好了。
京城热闹繁华,街道整洁疏阔,两旁的房屋商铺鳞次栉比,各种店铺里卖着天南海北集中于此的货物,沿街小商贩叫卖声不绝于耳,向客人兜售货品。还有其他南来北往的人们,市井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