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逢1
边说道。
萧允仪暗自叹了口气,陛下不理朝政,太后垂帘,一力扶持国舅赵勉任大司马一职,掌全国兵权。而文官士族则以丞相姜成为马首,频频向皇权施压。
太后此举意图昭彰,连不谙世事如陈香君都有这般猜测,更不要说对风吹草动都极为敏锐的世家大臣们。
“我知你品性才情,是极愿意要你做我的皇嫂的,所以才急急将这个消息告诉你。”陈香君有些迟疑,“但眼下毕竟还未下旨,一切都有转圜的余地……”
“公主别多心。”萧允仪宽慰道,“只是这个消息太过突然,我一时还没能消化。若真得太后娘娘与陛下青眼,那便是每位都女子求之不得的福分,我又怎会不愿呢?”
“在我看来,这朝中除了你,无论家世、品貌、才学,再无第二个可堪后位。皇兄待你也一向偏疼,连我这个做妹妹的也要嫉妒几分。旁人求之不得,于你是唾手可得。”陈香君是真心为她开心。
是啊,若论家世,除了皇室陈家,谁又能越得过屹立百年不倒的萧家?
萧家先祖萧景曾与徽朝开国皇帝陈勉,都是出身前朝世家的发小兄弟。前朝内乱后,陈勉欲争帝位,萧景便为他出谋划策,随他南征北战,战功赫赫。
陈勉登基后,大封功臣,萧景居首,加封藩王,世袭罔替,并将物产丰饶的西南三郡赐做封地。
萧景深知鸟尽弓藏、君臣有别的道理,连番推辞未果后,主动请求将封地换作了西北方的翊州,翊州彼时并不富庶,西有蛮族,又与虎视眈眈的虞国接壤。
此举一来可以借机表明自己拱卫京师,保家卫国的忠心一片;二来,翊州战略位置相当重要,若将来皇帝想动萧家,也要细细斟酌掂量。
萧家功高却不自矜,家风清正谦谨,一直颇受皇帝信赖。曾出过三代贤后,更是奠定了皇家外徽朝第一望族的位置。
然而,随着几位后代君主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皇权渐渐式微,外戚、重臣轮番干政,萧家也受到忌惮。
先帝特意在京中修了一座王府,将翊王母亲与妻子儿女全部接回了京师,只留翊王远守边境。后来蛮族进犯,朝中无人可用,不得已派萧允仪的两位兄长前往支援,已有三载。
现今,老太妃去世,偌大的翊王府内,只有王妃卫氏与萧允仪母女二人。
京中都道萧家俱非等闲之辈,仅凭母女二人便可上结皇家,下交群臣,于几番朝堂争斗中都立于不败之地。可她心里清楚,若不是远在边关的父兄兵权在握,她们又岂能保全?
而若是萧允仪真的入宫为后,即使历代驻守北境、不踏足朝堂的萧家,也绝无可能从这浑水中抽身。
“我还有一事想要拜托你。”陈香君从怀里掏出一张画着一枚宝簪的纸来,递给她,“我偶然得了个新奇的簪子图样,宫中的匠人却告诉我满京城只有逦迤阁做得,想劳烦郡主帮我跑一趟。”
萧允仪扫一眼图样,确实新颖独特,难怪陈香君上心。她笑着点点头:“公主放心,我出宫后便到逦迤阁去。”
不多时太后召见,果然是想为萧允仪在宫中办生辰,问她的意思。她知道这是告知而非询问,顺从地起身谢恩,太后十分满意她的知趣,从手上退下来一个晶莹剔透的翡翠镯子,不顾她的推拒,亲自戴到了她手腕上。
太后意味深长道:“哀家十六岁时与先帝大婚,如今嘉和也到了这花朵般的年纪,可有中意的公子,哀家为你指婚?”
“娘娘羞煞嘉和了。嘉和平日不是在府中读书就是入宫与公主作伴,哪里能有什么中意的公子。婚姻大事,嘉和不敢私自做主,一切全听娘娘与母亲的意思。”
太后笑着点头:“哀家眼里,自然是这满京城的世家子弟都配不上我的嘉和。可女子的姻缘不能耽搁,待我同你母亲商议商议,为你定一门好婚事。”
“多谢娘娘垂怜。”萧允仪恭顺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