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服务生
四月份的沂临已经开始燥热,春天温和的气息渐淡。
正午时分,桂花巷里的店铺门外都挂着小木牌,显示午间不营业。
许愿在家里窝了几天,躺够了,突然心血来潮就想出来逛逛,哪知走过了半条街,都没有一家开门的店铺。
许愿溜达了一圈后,走累了,找了个歇腿的位置,巷子尽头处的梧桐树是个乘凉的好去处。
梧桐树旁是一家理发店,前面立着一个小黑板。
黑板上面不拘一格且花里胡哨的字体吸引的许愿的目光。
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着:理发60,烫发800,染发850。
阳光直射在上面,显得这些字更加歪七扭八。
坑是真坑,但也是明着坑。
桂花巷里都是些小本生意,物价不高,这个价格在这里算是出类拔萃。
许愿琢磨着难不成这是什么暗语,这是家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店?
不应该呀,现在扫黄打非不是抓得挺严的。
一阵风穿巷而过,店门上贴着的两张加大版海报被吹掉一角,上面印的是一个人的半身照,花里胡哨的排版看着像八九十年代的,好在这人的五官好看,硬生生地把这海报提高了一个档次,一排红色的字体横在旁边,印的是—本店今日开业大酬宾,进店者均可享受招牌服务生的服务,包您满意。
看着这海报,许愿鬼使神差地走进了店里,她就是想看看这店到底是干嘛的,保不齐还能为国家的扫黄工作献一份力。
店里的陈设很简单,两个木框全身镜前是棕色的升降高脚凳,对面放了个小沙发和摇摇沙发椅。靠墙的实木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染发膏,烫发药水,整体看起来明亮大气。
店里没人,许愿也没再往里走,只站在门口处环视了一圈。
风吹动塑料袋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伴随着拖鞋的“吧嗒”声由远及近,进门后,声音突然停了。
许愿转身,和对面的人大眼瞪小眼。
这人一头黄发,长得不错,是个五官端正的帅哥,但许愿怎么看都把这人和海报上的“招牌服务生”对不上。
果然货不对版。
许愿的视线停留在对方的肌肉紧实的花臂上。
黄发加花臂,不会是□□吧,一呼百应有很多小弟那种,许愿越想越离谱。
对方突然抬起提着塑料袋的手,许愿的思绪被打断,她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两步,撞进了身后人的怀里。
低沉微哑的嗓音在头顶响起:“不好意思,本店是正经店铺,不提供其它服务。”
许愿的跳高基因瞬间觉醒了,立马从他怀里弹开了。
这怎么还倒打一耙呢?
她故作镇定地开口:“什么其他服务?我是来剪头发的,不需要其他服务。”
身后那人轻笑了一声,没再说什么。
面前“黄毛”听到这话,立马变得热情了:“你剪头发啊,那你可选对了,我剪头发的手艺在桂花巷那可是数一数二的。”
“黄毛”接着开始给她滔滔不绝地介绍。
眼看着“黄毛”要开始对她的头发下剪刀了。
这时候许愿的手机突然响了,她仿佛见到了救命神药,开口道:“不好意思啊,我先出去接个电话。”
说完还不等那两人的反应,她就一溜烟地跑出门了。
说的是电话,其实就是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欺骗了一个真挚且敬业的理发师,功德减一,又以不好的思想揣摩别人的工作,功德再减一,许愿在原地默默忏悔。
忏悔完毕后,许愿往自己来的方向原路返回,路上看到一家店铺开门了,她顺手买了一串鱼丸。
许愿点开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这样追人,成功率百分百,许愿觉得有点意思,抬手点了进去。
什么嘛,她虽然没吃过猪肉,但好歹也见过猪跑吧,确定这些是追人的方法吗?不是吓人的方法吗?
她刚准备退出去,屏幕上突然弹出一个视频通话,许愿抬手点了接通。
“许愿,刘主任给我打好几个电话了,说你还没去学校报道。”对方画面还卡顿着,声音已经传过来。
“我去了啊,保安拦着不让我进去。”许愿理直气壮地回答。
她确实去了学校,顶着一头大红发,保安说她不像学生,像个非主流,怎么说都不让她进学校。
第二次去的时候她还刻意带了个鸭舌帽,没想到那保安记性贼好,一下子就把她认出来了,原话是这样的“你别看叔年纪大了,记性还是不错的,这学校几千个人的脸在我脑子里都有印象。”
许愿接着就随口嘟囔了一句:“那我也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啊。”
“你这丫头长得漂亮,还顶着一头红头发,抢眼得很,又说自己是转校生,我就多注意了一下。”保安大叔回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