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水灾
如此循环地卖到了五月份,叶清禾才觉得自己好像摸着门路了。她学着覃娘子与顾客们往来的方式,遇着老熟人就时不时送个新制香囊,讨了几处眼缘,稳定了部分老顾客,同时又来了稳定的新顾客。
大家慢慢知道她是叶云儿女儿之后更是给她提了建议可以送些舒神的香包,叶清禾觉得要听主顾们的想法,她充分认可。现下大家对她熟练制作的四款香有了疲惫之感,审美疲劳,她若是能学得母亲一招半式,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于是叶清禾开启了白日卖香,晚上学医之路。赵舒直呼:“女儿长大了。”男子功成名就是一种成长,女儿能做到不断学习,在他们一家人眼中也是了不起的。叶清禾虽身心俱疲,却也能吃苦耐劳地跟着母亲从头学起,穿插着自己的制香天赋,在沧州小有名气已是后话了。
叶清禾一家在二月份下旬的时候又收到了来自上京城的信,赵君集打算匆匆定了亲,并没有成亲。因为江舒棠的祖母身子不大好了,永宁侯府担心会因为守孝而耽误亲身。于是提出了尽快成亲。而朝政因为安王的失误,并州水灾弄得难以收拾,赵君集要跟着宣王爷一同去并州赈灾,抽不出时间来成亲。晋朝男子女子皆是年满二十就可商定亲身,江舒棠不愿意匆匆成亲,于是两家人一致决定今年先定亲,成亲之事暂且推后。
赵舒看完将他的字画默默收了回去,沧州正常传信到上京是七八天,信送到的时候赵舒连夜就去书房搜罗新的贺礼,赶在赵君集定亲之前也算送到了。
安王正月底慢悠悠地才到了并州,山洪巨浪冲破了石堤,毁灭了村庄,淹死了牛马,拔除了老树,并州一片凄惨哀叫。这个不识百姓疾苦的安王爷站在高城墙上,举着旗子为百姓高歌一曲便躲进了刺史府。他只管救振济灾中的记账,将朝廷拨款按日下发。每日像模像样地去城中高地慰问抢先进城的难民,一柱香时间到了就回府。
霖雨如倒井,黄潦起洪波。湍流激墙隅,门庭若决河。雨势接连不断,并州刺史虽乱了方寸,但好在有安王爷带来的富粮支撑过日。过了半月,雨势减小,安王以为形势大好便沾墨想上报自己的成绩,不料城中路标皆已被冲散,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刺史只得增加每日的免费粥汤,这样一个月就将安王带来的余粮用完,而并州只是暂时喘了一口气。
暮春之际来临,安王刚返回上京不久,并州又遭了水灾。昭明帝当朝质问先前钱财去向,才发现赈灾是镇灾,钱粮打了水漂。刑部当天就在宣王私令下派了二队神武卫前往并州勘察,沈淮之不善之水,却只安王所言不可信,刺史所书不尽实。
满朝文武在第三天事发上朝之后才有人战战兢兢地质疑并州先前赈灾未曾疏浚,导致一遇水灾便无力抵抗。昭明帝这才派出亲卫前往探明真情,是夜太子急召宣王入东宫。在了解到神武卫带来的真实情况之后,太子温润的眼神倏尔变成犀利的怒意,这蠢货安王,白给功劳他竟然握不住,白送的机会他活生生丢开。
担心夜长梦多,沈淮之提议尽快到达并州才能救更多百姓,亥正时分两兄弟跪在养心殿前求见昭明帝,翌日上朝昭明帝下旨太子携宣王即刻赶往并州治灾。
太子事先有了沈淮之神武卫的探测,到了便承担起来治理洪水的重责。面对滔滔洪水,太子借鉴“大禹治水”之经验,改“堵”为“疏”,采用“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并州州县或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可以快速通过;或开凿新的河道,将洪水从并州地区引入海河。最终在太子下令,宣王执行的配合下,洪水问题被成功解决。
建造防洪堤是在并州任职三年的赵君集提出来。他自小博览群书,引出唐元和十四年海州连降暴雨,致使河流水位猛涨,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史事。太子听后也觉有理,亲自冒雨出城勘察灾情,发现洪水从北面山上急速而来。
沈淮之认为要想确保潮州百姓财产和生命安全,就必须在城北建造防洪堤。于是,在得出最佳的洪水解决方案后,太子就以刺史的身份,下令全城百姓上城北筑堤防洪。此后,在太子与宣王身先士卒的带领下,经过并州百姓的不懈努力,大堤得以筑成,洪水之危也得以解决。
太子一行人在并州呆到五月才离开,留下沈淮之修建更牢固的防洪堤,确保自此并州再无水患。并州这才知道太子殿下并非新任刺史,而是九州储君。那二个每天穿便服,和老百姓同吃住的男子竟是皇家子嗣,不少人更加对天子感恩颂德。太子清名远扬,宣王护洪有功,一时间又在上京城传颂有加。
赵君集定完亲便被太子指派去并州任职一年,他有见识又肯吃苦,太子沈礼之此番并州之行对他赞誉有加,直接奏请昭明帝给他升官加爵。驻守并州的沈淮之在赵君集接手防洪堤之后终于得以放松片日。夜间用膳之时,得知赵君集推迟了婚礼,他只沉默一息,道了声也好。
赵君集看着数月数夜不曾完整合眼的沈淮之,眉目依旧是深沉如山,却因连月劳作,眼眸一片猩红。该留在上京城享福潇洒的皇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