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外战内旱
“放!”
“砰砰砰——”
海面、伴随着火炮的怒吼声,一艘艘试图驶出港口进入大海的船只被炮击的石弹击沉,而它们的对手是体型比他们大上数倍的一艘艘武装商船。
这里不是安南,更不是天竺,而是对大明来说近在迟尺的日本神户和大坂。
天启七年已经过去七个月,这七个月的时间,颜思齐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的在享福,而是在东军都督府兵马抵达后,第一时间拿下了九州岛。
也就是说、此时日本四岛的本岛、九州、四国、北海道中,已经有两个岛屿被颜思齐夺下。
依仗自己数量庞大的武装商船和上面装备的燕山大将军炮,颜思齐选择大军南北夹击。
他亲领四营拱卫营袭击本岛的神户和大坂,而这两个港口则是德川幕府本国海贸中贸易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更重要的是,神户和大坂身后,便是大和后水尾天皇所居住的京都城。
拿下京都,俘获天皇,这将是对德川幕府的一个重要打击行动。
四营兵马在颜思齐的带领下登陆神户、大坂,而南边的郑芝龙则是带领其余兵马登陆本岛南部的山口、广岛,向着北部进军。
对于颜思齐的军事行动,德川幕府的将军德川家光自然是采取了阻击的行为。
九州和四国等藩臣的覆灭和投降,让本岛诸多大名纷纷看出了颜思齐的野心并不止如此。
因此、当颜思齐开始彻底入侵本岛时,本岛之上的大名们便在德川家光的号召下,组成了十五万军队,三十万民夫,号称五十万的联军。
从天启六年开始,尽管德川幕府就已经接连败退,但十五万军队中,依旧有三分之一属于他们。
拥有绝对的兵权后,德川家光指挥十五万军队以山口、广岛、京都、奈良、大坂、神户、名古屋等地为守势,试图在持久战中拖垮颜思齐。
他会这么安排很正常,因为眼下的日本四岛中,九州岛和四国岛的人口加在一起也不过两百万。
相比较之下、拥有一千五百多万人口数量的本岛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后勤保障。
由于拱卫营更换甲胃和衣服、旗帜,德川家光虽然猜到颜思齐的身后有大明的身影,但并没有想到大明会亲自下场。
拥有水兵一营,步兵五营的颜思齐在兵力上虽然只有两万人不到,但仗着火器犀利,人数较少的他们依旧在强攻人数是他们八倍以上的德川幕府。
一艘艘运兵舟登陆大坂,下船的是一队队穿着粗制甲胃的拱卫营士兵。
他们下船后将船上的战车组装起来,随后将一床轻飘飘的棉被丢到了海水中,将满是海水的沉重棉被放在简易战车上后,便手动推着战车开始登陆作战。
士兵排成竖排,用战车作为掩护,两人推车,十人弓着身子在后方。
这样的场景布满了大坂港口的海岸线上,规模数以百计,一营三千余人登陆海岸线,并将战车推进,向着大坂城进军。
尽管在朝鲜之役中被明军用火炮狠狠的教训了一顿,但德川幕府在夺取权力后,治内的火炮数量并不多。
如大坂城中,射程能超过一里的火炮不过只有八门,其他所谓的火炮,无非就是诸如明军抬枪一样的大号火绳枪罢了。
此时的大坂城,由于十四年前德川家和丰臣家的战争而被破坏,尽管从天启元年开始修缮,但至今不过完成了三期工程中的两期。
但由于大坂位置重要,还需要考虑来自海上的威胁,因此德川家将大坂城的天守则设置在了不同的位置,并且建造的位置更高。
西城墙、北城墙、东城墙,以及眼下南边拱卫营需要进攻的第三城墙都是用石质堆砌,石墙高度的不同厚度十余丈。
尽管城池规模不大,但在城墙这块并不输于大明的一些重镇。
“放!”
“砰砰砰……”
伴随着八门火炮的点燃,一枚枚三磅的石弹被射出,跨越半里的距离后,只有三枚击中三辆战车。
浸透海水的棉被抵挡了大部分冲力,但战车木板的背面还是被打出了击打后炸开的痕迹。
“固守等待火炮!”
负责率军登陆的,是参与过复辽之役的一名三旬参将,名为杨天生。
此刻的他大声呐喊,手上也拿起口哨开始吹动,有节奏的哨声在他的带动下被不断的吹响。
渐渐地拱卫营的人不再追求进军的速度,而是纷纷止步,等待后续沙船携带火炮登陆岸边。
从大坂城头俯瞰,宽阔的海岸线上,明军用战车形成了一个三层的防御工事,而远处的海中,一艘艘长达两丈的沙船携带一门五斤炮和炮车被放下,由四名水兵负责运送登陆。
这样的场景不止是一处,而是前来围攻大坂城的六十多艘武装商船全部放下了沙船。
这些沙船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