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他指着正中央那处,“那儿原本想挂大红结,后来又改成灯笼,最后不知怎么找来了水晶球。”
“桌子本来是大圆桌,我儿子说改成单向的,都朝着祠堂,让不爱聊天的人也能轻松自在地吃一顿。这样的桌椅镇上没地儿租,他就上网搜,找到后运输又费了老大劲,幸亏邻里乡亲帮忙,总算给摆上了。”
考虑得——很现代化,但夏衣不确定镇上的人会不会接受。
条桌条椅,同向而坐,大家是照不到面儿,可以随意吃了,但是畅聊畅饮不方便,热闹会不会起不来?喜宴嘛,图的是喜庆,人多,代表收到的祝福也多。
眼前这院子像“放大版教室”,又像“多了张饭桌的教堂”。
大叔继续说着:“挑日子也费了好大功夫,要凑八字,凑假期,还要顾天气。院里这些都是昨天才布置的,就担心下雨。”
确实如此。
不过避开八九月的台风天会好很多。
“他说要办就办好,不留遗憾。”
“咱做大人只能尽力帮衬。像今天录像这事,多亏了你,不然临时真找不来人。我骑车去找你前,他本来还不同意,后来看了他表哥的婚礼录像,挺喜欢的,立马点头了。”
“你别生气啊,咱老实人不骗人。”
夏衣笑着表示不会,“孩子有想法,大人也轻松。”
“可不是。”
不多时,门口传来车子引擎声。
“他们回来了。”
两人一前一后跨出院槛。
新郎和车都已装饰一新。
见到夏衣和她背着的包,新郎猜到了她的身份,却还是多问了下:“是今天的摄像吗?”
大叔抢先说:“对对,我费了老大劲儿请来的。”
“谢谢,辛苦了。”
夏衣回以微笑。
新郎目光重新转向大叔:“爸,时辰差不多了,现在出发吧?”女方家在隔壁县,九点去,休息半小时,10点半回,刚好赶得及中午12时举行拜堂礼。
“行,大伙慢点开,时间够,不慌。”
最后一辆车子驶离,后头鞭炮声准时炸响。因为是喜事,噼里啪啦悦耳得恰到好处。
新娘家住小区,没有多余的发挥空间,只在小区门口、单元楼楼下、房子门口三处各立了个鲜花拱门。喧闹的闹亲仪式后,新郎成功抱得美人归,车队浩浩荡荡地回到合庄镇。
距离祠堂还有段距离时,所有人下车。
穿着龙凤褂的新人一个坐大花轿,一个骑骏马,伴郎抬轿子,伴娘沿路分发喜糖。
吃到心仪糖果的孩子开心地蹦蹦跳跳,闻得风声赶来的后追上去伸手讨要,大人笑话某个孩子黏了一嘴的巧克力,孩子龇牙咧嘴说好吃……
镜头里一片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每一帧都是不可错过的回忆。
宗祠外亲朋好友早已等候多时,待新人遥遥近前,有人便将事先摆好的鞭炮点起,和早上那串不同,这一串足足放了十分钟。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新郎新娘被男方家人引着来到祠堂中央,一拜二拜三拜,礼毕,砰的一声,五彩花瓣从天而降,好一场花瓣雨,浪漫人人有份!
惊叹声还未褪去,乐队闪亮登场。
方才站在新人两畔的伴郎伴娘,摇身一变成为爱的歌舞者,原创一首《爱的猪大哥》将婚礼推向另个高超。
终于到了午餐环节。
不知哪变出了几十个服务生,身穿统一白衬衫红马甲黑裤子黑皮鞋,整齐有序地一个接一个列队而上。手上托着一个四方餐盘,盘子里头隔出八个小盘,每个小盘食物皆不同。打前阵的依着本地习俗——卤味炸食为主,开心果山楂等干果类为辅。头菜接近零食,是多数孩子们的最爱。
菜陆陆续续地上,空盘子陆陆续续地撤。
并排而坐不影响老一辈们举杯庆祝,他们一边喊着不习惯,一边愉悦地享受着贵宾式的宾客服务。孩子们依旧吃了几个菜便跑到外面玩耍,大人隔一会出门看看,遇到孩子爱吃的也会叫他们上桌吃,但多半无人立返。
中间省不了敬酒环节。
不过亦有不同。
一排一杯,酒水饮料皆可,量随意,重在欢喜。全部轮完,新郎也只微醺,新娘走在他侧,安心地给孩子们发见面红包,新郎父母嘴角笑得合不拢,忙着感谢亲朋好友光临酒席,问候下相熟的某某某怎么没来,最后不忘叮嘱他们多吃点,吃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