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养兵
“不是缪都尉指挥?”
“自然是二公子主导,缪都尉配合,诱敌深入再全歼。”
最后大家在一个奇怪的点上达成一致:“反正不能让孙科带兵,这些年受够了孙家的气,而且京城那一套做派已经不适应当今形势。”
孙千想要好名声,因此做事迂回,试图不落人话柄。他在设计林晟遇险一事上确实做得够曲折细致,把很多人都算计进去,人人都有参与,人人都不觉得自己是凶手。
也是因为太曲折,所以结果变得不可控,林晟意外地活着归来,闹得人心惶惶。
大家开始觉得这样没意思,既然出手就应该直接把对手按死。反观缪泠做事多干脆,自己爽,别人也服气。她在乌城杀敌过万;攻入朴州腰斩顺王;潜入樱州搞刺杀;最近又北上风州大败义军联军……细细算来琼州几乎把所有邻居全部打一遍,可是这天下没有一个人指责她。
那些嘴碎的文人在缪泠的事情上好像集体缺墨,诡异得保持安静。若是换了旁人如此作为,高低要写几十篇讽刺讨伐的诗文。
非但文人失声,连百姓也格外宽待缪泠,从来没人怪她挑起战事。缪泠打疯了百姓也不怕,反而更加信任她,朴州的县令中饱私囊,百姓竟然去琼州告状。一旦遇上天灾人祸更是首选琼州避难,就连乌城人也有不少穿过风州去蹭琼州的安置点。
有位官员总结道:“如今天下人最恨的是拖拖拉拉,谁有魄力一锤定音便支持谁,牺牲大一些也在所不惜。”
另一位官员附和道:“确实如此,两位公子之争也应该速战速决。二公子不该回来,否则大公子就可以放心地出征菀州,而不必担心二公子留在乌城结党营私。”
这一夜串门得出的结论是,天亮之前杀林晟!
目标有了,还缺一个领头人,他们就寻到申清府上。申清做事最周密,而且一心一意辅佐大公子,深得倚重。把这事儿跟申清一说,就算是在大公子面前走过明路。
这一夜整个乌城没人能睡得安稳,林晟回来是一桩大事,菀州告急又是一桩。
申清屋里点着十几盏灯,通屋明亮,他正在折纸玩。
心情有些烦躁,有个消息他一直压着,但恐怕早晚会传开。亳州之所以大败,主要原因是大公子求娶九公主,赖大运假意应允实则拖延。后来京城援军赶到,乌城失掉优势,一败涂地。
大公子占着“正统”的便宜始终压二公子一头,便觉得娶九公主是能够增加政治资本的好事。无论将来攻入京城,还是问鼎天下,九公主的身份都能带来许多无形的支持。
不能说大公子的谋划全是错的,只能说这一次确实没有从中得到好处,还搭上了亳州。但旁人不会这么想,他们只会嘲笑大公子赔了夫人又折兵,尤其如今二公子归来,衬托之下更显得大公子蝇营狗苟。
林晟一直不靠外力,是用一场又一场胜仗换来大家的信任、支持和爱戴。
俩兄弟之间还有另外一点对比也很惨烈,乌城的官员和百姓都不喜欢大少夫人,包括国公府里的主仆们。可是大家喜欢缪泠,即便她从前快打到城门口依然喜欢。
林晟不需要拿乌城的资源倒贴,缪泠就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二话不说挥兵北上,分文不取把林晟送到家门口之后马上折返。缪泠鼎力支持林晟,就等于支持乌城。大家看着都高兴,占便宜怎么会不高兴呢?
大公子却不同,他是反过来对大少夫人言听计从,还极力讨好妻族,把乌城都搭上。孙家对大公子的支持也是有的,可惜没怎么发挥作用,尽拖后腿。譬如以粮食为诱饵鼓动风州抢劫,没能阻止林晟回家,反而搭上风州几千人命和乌城三成粮食,最终谁也没落着好。
孙家子弟也不争气,治理不行、打仗不行,做人更不行。孙科和孙修一个德行,自觉是从京城下派乌城,因此极其跋扈,说话做事不过脑子,到处得罪人。大少夫人也是一样心性,又骄傲又自卑,时常想摆架子,最终落到别人眼里的只有蠢。
这事儿最坏的影响是,让乌城留不住人才。不能小看孙家人的破坏力,譬如缪泠从前就很烦他们,甚至闹到出走平溪的地步。天下这么大,各个州郡都在招贤纳士,为什么要留在乌城受气呢?缪泠从前那么喜欢林晟,都不能忍受这点儿不快,不愿意继续呆在乌城。
孙家对大公子的支持是认真的,赶客也是认真的。既是人才,谁还没点儿脾气!
申清心里清楚,这些都是表面的现象,真正的原因是京城式微。孙家不能给乌城带来真正的帮助,却在乌城耀武扬威,表现得高人一等。京城的影响力甚至不如琼州,所有好东西都是琼州传进来的,百姓生活中吃的、用的都离不开琼州。感受到生活改善时,都是记缪泠的好。
其实这些都跟大少夫人没关系,从前大公子突然变成主和派,也不是因为大少夫人不让他上战场。只是大家对大公子感到失望,又不肯承认大公子“品质欠佳”,所以就怪到他的妻子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