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夜里,还是之前下渔网的位置,相近的时间点,但今天的潮水和第一次来的时候相比,没有那么急。
自从第一次开始尝试下网捕鱼开始,只要天气好,陈慧每天都会来南港附近下网。
为什么没有选择前沙?那是因为陈慧觉得,前沙平时人太多了,近海的位置,水不是很深,陈慧主观猜测鱼群估计不多,再加上她没有渔船,只是在岸边下网,收获的概率估计会很低。
虽然南港也差不多,前沙是人多,南港则是船多,南港码头是明珠县的渔获码头,附近靠打渔为生的渔民们,几乎每天都会从这里出海,再回这里停靠。
南港虽然船多,但近海的位置,水应该比前沙那边深,水深的话,鱼应该会多一些,但这也都是陈慧作为一个小白新手的猜测。之所以那么猜测,也是看南港近海这边,时不时也有小渔船在海面下网。
回到眼下,距离下网,已经差不多一个多小时了,陈慧利索得开始收网,今天收获不错,有几只梭子蟹,和几尾跳跳鱼。
跳跳鱼是近海最常见的鱼类之一,平时坐在船上,可以看到有小鱼从海面跃出,然后又回到海里,这个鱼就被海边人称为跳跳鱼。
虽然跳跳鱼在海里常见,但在菜市场里却并不常见,一是因为跳跳鱼太小了,没什么肉,很多人会觉得吃起来没什么意思,买的人少,自然捕捞的人也就少了,很多渔民如果看到渔网里有跳跳鱼,经常会顺手放生。
二是因为跳跳鱼处理起来麻烦,明珠县这边经典的跳跳鱼吃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黄酒顿跳跳鱼,这种做法对跳跳鱼的新鲜程度要求比较高,通常是将活的跳跳鱼简单清洗后,与陈年黄酒一起炖煮,再加一些姜片、冰糖,据说非常滋补。但这种做法市面的饭店里很少能见到,只有极少几家特色酒店才有。
另外一种吃法,是把跳跳鱼清理干净后,用明火烤熟,经过炭烤的跳跳鱼,会带有一种独特的烟熏味,在煮汤面时,在汤里面放上几条,汤会格外鲜美。前世时,陈慧就特别喜欢,每次看到有卖这样处理过的跳跳鱼,总是会买上一些。
想着跳跳鱼的美味,陈慧把在渔网中蹦得欢得跳跳鱼拍死,然后马上全都收到了空间里,空间虽然不能放活物,但有保鲜功能,虽然放进去的是死的跳跳鱼,但绝对新鲜。
加上前几次的收获,陈慧已经攒了大约一斤左右的跳跳鱼了,这次回去后,她就把这些跳跳鱼都一起烤了!
收好跳跳鱼后,陈慧又小心得避开梭子蟹有劲的大钳,按着蟹壳抓起最大的一只,颠了颠,不错,有些分量,希望不是水蟹。
水蟹,不是螃蟹的名字,只是当地对那种看着大,但煮熟后轻飘飘的螃蟹的统称。这种螃蟹壳一掀,全是水,吃起来没什么肉,只是看着表面光罢了。
陈慧用绳子把三只梭子蟹绑好,全都放进水桶里,准备明早一起拿到菜市场卖掉,梭子蟹死的和活的,价格可是差很多的。
收走跳跳鱼和梭子蟹后,渔网里就没有东西了,陈慧抖了抖渔网,仔细得检查了一下,见渔网没有破损,用绳子一捆,一扎,放到水桶里面,拎着水桶就往东港码头方向走去,最近她下网技术上涨,她准备换个地方再试试水。
玉门镇大大小小有二十几个码头,其中陈慧目前活动最多的南港码头,来来往往的都是些私人小渔船,一般都是个体渔民小网捕鱼,这些收获通常要么卖到小饭馆里,要么直接在菜市场外面摆个小摊就卖掉了。
别看是些小生意,但只要能网到海鲜,收入绝对差不了,海边人就是好小网海鲜这一口,鲜、活!
这些渔民也会接一些摆渡的生意,明珠县小岛屿多,现在这个年代,交通不发达,跨海大桥还没有建起,船就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专门渡人的小客轮也有,但是有班次限定,没赶上班次或者特别着急的,就会选择包个小渔船,多给些钱,就能快速来回了。
而陈慧现在准备过去的东港码头,则是玉门镇目前最大的货运码头,这个码头吃水更深,来往停靠的一般是大渔船,间或也能看到大客轮停靠。
东港码头边上有一处很大的滩涂,滩涂向外延伸,是整体俯瞰呈锐三角的大片礁石。附近有一片民居,前世的时候,连着这片滩涂的礁石已经被修建成了半封闭式的大坝,与对面的西门镇隔海相望。
陈慧今天的目的就是这片礁石,这片礁石边上的海更深,在没有渔船的情况下,这里收获的可能性更大。
路过东港码头的时候,陈慧看到码头上灯火通明,有一艘大渔船在卸货,陈慧有些好奇都有些什么好货,作为一个海鲜爱好者,饱饱眼福也是快乐的。
但还是忍住了想拐过去的步伐,到手的才是自己的!别人家的鱼,看了也吃不到,更没钱买。等以后有钱了,一定要买上一箩筐,清蒸、红烧、晒鱼干!
陈慧一边畅想着以后的美好生活,一边往目的地走去。
到达滩涂时,还不算